English

英雄之谓

生命中一本书
2001-02-08 来源:光明日报 王大庆 我有话说

大概是1979年,我上小学四年级。那时没有现在孩子们爱玩的电子游戏,也没有电视。我的“业余活动”是四处寻衅滋事,几乎和家属院里所有同龄的孩子都交过手——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出于一个10岁小男孩比别人更强的英雄欲和表现欲。虽然常常有家长带着哭泣的孩子告上门来,虽然每当此时身高一米八三的父亲便会挥舞巨掌将我痛揍一顿,但做英雄的感觉使我依然乐此不疲。在一次用砖头袭击了一个比我大五六岁的孩子之后,我的“英雄生涯”达到了顶峰。

是突然出现的一本书起到了父亲的巴掌没能起到的作用,让我告别了我热衷的“业余活动”。

这是一本白话《史记故事》。

好像是在秋天,父亲给我带回了这本书。跟我以前看过的没皮缺页的《林海雪原》不一样,这本书是崭新的,依稀记得白色的封面上黑色线条画着一个峨冠博带的古人,也许他就是司马迁吧。书中大概选了十来个《史记》里的故事,但真正吸引了我并让我铭记至今的是“荆轲刺秦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在这个故事里,被歌颂最多的历来是荆轲。当然,他是故事的主角。但在我看来,更值得尊敬的是故事中很少被后人提起的两位:田光和樊於期。

秦国人快打过来了,燕太子丹让田光帮着出主意,田光就向他推荐了荆轲。临别,太子丹小里小气地对田光说:“我跟你说的可都是国家大事呀,可千万不能泄露出去呀。”结果田光回去对荆轲说:“太子这是不相信我啊,我一把岁数的人了,做事不能让人信不过。你告诉他,就说田光已死,不会泄露什么了!”———遂自刎。樊於期本是秦国的将军,不知道怎么得罪了秦王,九族被诛,只身逃到了燕国,秦王还不罢休,悬赏千金要他的头;荆轲欲刺秦,苦于无法取信于秦王,便径直找到樊於期,说:“我要是能把你的头献给秦王,他一定肯见我,我左手揪住他的袖子,右手给他一刀,你觉得怎么样?”樊於期说:“这正是我天天咬牙切齿想干的啊,多谢你教我这一招!”——遂自刎。

少年的我目瞪口呆。在此之前,我所知道的英雄都是在敌人的枪口下壮烈牺牲,自信这个我也做得到。田光和樊於期从容而惊心动魄的结束让一个想当英雄并且觉得自己很英雄的孩子感到了震撼和迷惑,这个孩子禁不住一遍遍问自己:他们情愿交出脑袋是为了什么?你行吗?你做得到吗?两千多年前铿然坠地的两颗头颅使所有的好勇斗狠显得可笑而毫无意义。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像守着一个秘密一样守着这段故事,不再惹事生非,甚至在学校遭了体罚之后还怯懦地拒绝了伙伴们去砸老师家后窗玻璃的邀请。大人们说这孩子懂事了,我明白那是因为有了心事。

岁月递嬗。后来,我又从书上知道了“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知道了“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知道了平凡而从容地活着也需要不小的勇气。

从狂野的少年到腼腆的青年,到疲惫的一家之主,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似乎已渺不相关。但我知道,昨天有一本书留在了我的生命里,有一个故事让一个无知的孩子开始思索生命的意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